2013年1季度,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六届二次理事会会议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1-3月份,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汇总实现利润总额7263.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79.86万元,增长160%。其中,供销合作社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01.04万元,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41.32%。
分地区看,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13个盟市(包括满洲里市)和区社直属6个企业汇总,除区社直属企业汇总亏损外,13个盟市社汇总全部体现盈利。
分层级看,区社直属企业汇总体现亏损20万元,同比减亏1867万元;盟市级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1.54万元,同比增长44.7%,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38.02%;旗县级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4.8万元,同比增长80.7%,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42.75%;基层社实现利润总额1417.2万元,同比增长36.53%,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19.51%。全系统旗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充分发挥靠近农牧区、贴近农牧民的优势,延伸经营领域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总额的持续增长,在供销合作社利润总额中的比重逐步提升。
1-3月份,全系统实现毛利率8.6%,同比增长2.73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47%,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二)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1-3月份,全系统实现全部营业收入49.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22亿元,增长19.91%。其中,供销合作社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7亿元,增长40.41%,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51%。
(三)资产质量不断改善
3月末,全系统资产总额104.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3亿元,增长17.66%;负债总额6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亿元,增长16.83%;所有者权益44.34亿元,同比增加7.02亿元,增长18.82%。供销社资本9.54亿元,占全系统实收资本的46.08%。全系统资产负债率57.68%,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企业偿债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主营业务稳健发展
1.农资销售持续增长。
1-3月份,全区系统累计购进化肥58.87万吨,同比增长30%;销售71.31万吨,同比增长39.83%。农药、农膜、种子种苗饲料、农用机械、粮食油料、干鲜菜等农牧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同比持续增长。
2.农畜产品购进稳步增长。
1-3月份,全系统农畜产品收购总额实现12.87亿元,同比增长21%。农畜产品市场交易额实现2.93亿元,同比增长10.63%。
3.消费品零售保持增长。
1-3月份,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71亿元,同比增长22.96%。
4.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持续下降。
1-3月份全系统再生资源收购额完成1.01亿元,同比减少6.7%。再生资源销售额实现1.18亿元,同比减少10.98%。再生资源市场交易额0.94亿元,同比增长39.47%。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主营业务增速回落。全区系统销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21个百分点。农资销售额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2.96个百分点,日用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回落1.33个百分点,再生资源回收额增幅回落更加明显。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区系统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的盟市有:赤峰市、通辽市、区社直属企业、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销售额合计占全系统销售额的76.63%;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有: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销售额合计占全系统销售额的20.27%;其余锡盟、乌海市、阿盟、满洲里市,销售额合计仅占全系统销售额的3.1%。以上三组地区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区系统的57.51%、28.77%和13.72%。总的分析看,我区东中部发展增速较快,西部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三)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系统企业多是流通性经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较低,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财务成本增加。在建项目和筹建项目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融资困难更大。影响按期建成投产和及时开工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企业的发展后劲乏力。
三、工作建议
(一)着力完善基层经营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农村牧区市场份额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刺激增长逐步转向内生增长,发展环境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互动,就成为拉动内需、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中枢将会下移,流通领域市场竞争的重心也将随之不断下沉,从而给供销合作社及所属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应向基层进一步倾斜,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的发展各自都遇到了不少问题,虽然仍然维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但是增长的稳定性不佳,可持续能力较差,供销合作社需要从国家“三农”工作的发展大局中不断寻找新兴业务机会,并把工作重心进一步放到基层,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单位的经营能力和效益水平。
(二)坚持项目兴社,提升“新网工程”建设水平
坚持项目兴社战略,继续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促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使之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使新项目尽快发挥经济效益。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细化“新网工程”建设网络规划。突出重点,加强旗县以下供销合作社网点改造和提升力度,在规划建设“新网工程”、培育打造农畜产品流通龙头和批发交易市场、引领农牧民专业合作、开展农村牧区社区综合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本级社有资产等方面发挥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要下功夫培育社有企业,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多种办法加快注册、培育、做大、做实一批社有企业,倾力打造“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企业集群,逐步形成稳固的“基层网-区域网-全区网”三网架构,点面结合,带动全区“新网工程”建设实现加速发展。
(三)以制度规范企业行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系统企业改制发展和完善治理结构的工作正处在一个巩固和提高的阶段,供销合作社对企业的资本控制途径和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对社有企业的监管,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考核和薪酬机制,切实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要进一步推进全资和控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保证供销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产权多元化发展,促进系统企业联合合作,从而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全资及控股企业盈利能力。
(四)全面落实年初工作部署,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贯彻落实王政和主任在区社“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申报培训工作会议上对“新网工程”及近期全区系统重点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村牧区流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为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做好流通服务工作,努力把“新网工程”做成搞活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二是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十项工作任务。每个旗县供销社都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实际,全力办好一个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要创新体制、开放办社,改造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盟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使之成为“新网工程”的网络终端。对于实力较好的旗县级供销社,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抓一个对县域经济有影响的项目。
三是自治区、盟市两级社要加强对系统工作的指导。各盟市社要集中抓好两件事:一是抓好本级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二是抓好旗县社领导班子建设和项目建设。区社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做好项目规划和储备工作,抓好项目建设;按照总社要求设立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力争到十二五末每个苏木乡镇都有基层供销合作社;建立区社领导联系帮扶旗县级供销合作社制度;5月份完成两期全区旗县级供销合作社主任培训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