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供销合作社直属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经验(一)
发布日期:2021-10-15 02:33 字体:[ | | ]         浏览次数:170
打印本页

立足职能职责 加强统筹协调

助推直属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区社机关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经验


背景与起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区社”)机关党委主动履行直属系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直属系统各党支部(总支)全面聚焦“五个着力”要求,统筹做好“双报到”和同城联创工作。一方面做好“八进社区”等统筹协调工作,激励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人人都是创城参与者,个个都是创城主力军。一方面主动认领和分担工作任务、开展关心关爱、走访慰问、帮扶特困群体等活动。截至目前,所在六支部6项办实事项目已完成5项,其余1项(对原直属企业2名困难职工开展走访慰问)已完成阶段性任务。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制定方案抓统筹,利民惠民务实功

制定《区社直属系统在包联社区和定点帮扶工作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引导直属系统党员干部以“双报到”为载体,以“八进社区”为主要志愿服务内容,推动“首府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同城联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采取轮值方式定期到包联社区和自建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制定《内蒙古供销合作社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北疆模范机关工作方案》和党史学习教育月度任务清单,加强对直属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督导跟进。截至目前,直属系统137名在职党员全部到居住社区报到,党员干部深入同城联创社区开展垃圾清扫、法律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13次、170余人次。

二、同城联创有举措,实践活动重基层

深入同城联创共建小区—星火巷社区百灵平房和西落凤街社区对接工作,与区直机关工委人员对包联社区同城联创共建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同时积极参加星火巷社区党建引领“红色触角”基层治理共同体联席会议,研究探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办法举措,并就捐赠办公用品和党建类图书等事项达成意向。

图片1

图为:区直机关工委人员到包联社区进行实地调研

图片2

图为:参加星火巷社区党建引领“红色触角”基层治理共同体联席会议

三、“急难愁盼”帮到位,用心用情解民忧

制定《区社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三问”活动的通知》,汇总形成办实事台账并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区社领导班子认领办实事项目16项,已完成13项,其余3项需贯穿全年。直属各党支部(总支)梳理办实事清单78项,已完成49项。一是通过解决直属企业转型发展问题办实事。区社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社有企业,通过开展项目清理、资产清查、涉案遗留问题清算处理和社有资金资产损失追回等措施,引导企业发挥整改主体作用,以问题整改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二是通过对原直属企业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帮扶办实事。建立对区社原直属企业离职人员中低保户、大病家庭的帮扶救助机制,区社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总支)分别联系帮扶2-4名困难对象,在端午、“七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原直属企业离职人员27人,慰问困难和老党员7人。积极协调自治区红十字会对原直属企业离职人员范喜俊给予大病救助。三是通过开展定点帮扶办实事。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引导系统上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重要年节以工会采购帮扶点农副产品的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巩固帮扶返利机制,将1.8万元资金交付丰林嘎查“两委”用于帮扶工作。四是继续用好包联社区和自建小区联系群众的两种途径办实事。通过自发捐款捐物、上门走访慰问、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对居住地社区和包联社区困难党员、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轮值下沉到星火巷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力配合做好首府文明城市迎检测评工作。

图片3

图为:区社机关党委书记到直属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调研

图片4

图为:区社机关志愿服务队到包联社区开展垃圾清扫志愿服务活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启示我们,必须立足“三农三牧”服务宗旨,解民情、听民意、查实情,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聚焦干部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把准方向,定准目标,抓好统筹,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干部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避虚就实,取得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