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旋耕开荒、农资调配、金融供给……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耕图徐徐展开。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区社系统结合当地农牧业种植养殖结构,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农资需求底数,根据农牧民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农资产品,做好相应的储备和销售工作,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争做内蒙古农资供应‘定盘星’。”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处长吴永全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调入化肥52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调入10万吨。
农资满仓添底气
春耕期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的货仓里囤满了各种农资。作为十二连城乡主要的农资供应商,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早早和企业对接,提前选择优质品种,保障农资供应。“我们前期已经储备了1500多吨,今天又拉回来3车150多吨,还有400多吨陆续运回来。2024年储备2万亩地的肥料供不应求,今年扩大了规模,储备了4万亩土地的肥料,现在就有人陆续在订购。”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郗宝说。
“我家80亩玉米用的全是供销合作社的肥,玉米长得好、产量高。今年的肥比去年的还好,希望又是一个丰收年。”十二连城乡杨子华村村民王勇是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的老客户,今年收到订购的化肥后,第一时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详细了解有机肥的使用及存放方法,科学用肥,助力农业增产。
农资供应关系春耕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去年下半年开始,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就秉持“淡季储备、旺季投放”的原则,积极推动农资冬储,平抑化肥价格,让销售服务适应农时、贴近农村、服务农业、方便农民。今年一开春,准格尔旗供销合作社精心组织开展储备检查、价格公示、集中宣传等系列行动,确保农资量足、质优、价稳。截至目前,准格尔旗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储备各类化肥8650多吨、种子235.25吨、农药68.5吨、地膜200多吨、毛管及水带2.91万卷,其他农资储备充足,切实保障了全旗春耕生产需求。
为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方便农牧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及基层网点与企业对接,让农牧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内蒙古区社择优选取24家综合竞争力强、营销网点多、经营品种全、服务效果好、诚信可靠的系统农资企业,作为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
沃土穿上“环保衣”
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是春耕备耕的一项难点工作,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农户们两年前就不再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发愁了。自2022年起,多伦县供销合作社携手政府部门推广全生物降解膜。同时,根据自治区补贴政策,使用加厚地膜每亩补贴25元,全生物降解膜每亩补贴120元,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田残膜污染,多伦县供销合作社与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与推广工作,大胆尝试全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在多伦县滦源镇前9号供销综合服务社耕作现场,上一年度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几乎已降解。与普通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直接在田间分解,无需捡拾回收,为种植户节省回收废旧农膜的时间、费用,还能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疏松作用,从源头上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废膜残留土壤,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造成缺苗断垄和生长受阻,导致减产。秸秆夹杂残膜,影响秸秆饲用价值,降低秸秆饲料收益,增加养殖成本和安全风险。残膜散落田间,缠绕农机具,影响农事作业效率。残膜弃于田头,随风飘散污染环境,破坏村容村貌。”吴永全介绍,内蒙古区社系统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基层社配合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推广标准地膜应用,推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包装等废弃物规范回收行动。
不误农时不等“贷”
“我行聚焦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急、周期短的特点,特设立专项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种子、化肥、地膜、农机具购置以及农田水利、蔬菜大棚的建设,我们将通过‘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精准对接,确保资金投放额度足、审批快、利率优,全力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两级供销合作社联合开展的春耕备耕助农惠农座谈会上,相关企业对新推出的助农惠农政策进行介绍,针对农户普遍关心的农资储备、农业贷款利率等问题给予耐心且详尽的解答,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春耕备耕资金需要,为春耕生产备足金融“底肥”。
针对春耕备耕资金使用“急、短、快”的特点,2023年起,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供销合作社与中农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坝农商银行合作,按照“政府+银行+平台+农业生产主体”的模式,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形成“党建+供销+金融”综合服务“组合拳”。春耕期间,杭锦后旗供销合作社携手陕坝农商银行在粮食主产区推出“饲料贷”“农采贷”“农资快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需求问题,实现降本增效,让农户真正得到大实惠、大优惠。
近两年,内蒙古区社抢抓政策窗口期,深入基层摸排统计系统各类经营主体资金、项目建设、业务拓展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展社银合作,重点在春耕秋收关键时期协调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推出“乡村振兴贷” “种植贷”“春耕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涉农服务主体在融资、结算、理财、保险等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区系统与银行合作累计发放贷款6亿余元,在一年多时间内基本实现了社银合作全覆盖,有效解了农民生产关键期融资难、融资贵的“燃眉之急”。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旋耕开荒、农资调配、金融供给……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耕图徐徐展开。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区社系统结合当地农牧业种植养殖结构,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农资需求底数,根据农牧民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农资产品,做好相应的储备和销售工作,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争做内蒙古农资供应‘定盘星’。”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处长吴永全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调入化肥52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调入10万吨。
农资满仓添底气
春耕期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的货仓里囤满了各种农资。作为十二连城乡主要的农资供应商,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早早和企业对接,提前选择优质品种,保障农资供应。“我们前期已经储备了1500多吨,今天又拉回来3车150多吨,还有400多吨陆续运回来。2024年储备2万亩地的肥料供不应求,今年扩大了规模,储备了4万亩土地的肥料,现在就有人陆续在订购。”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郗宝说。
“我家80亩玉米用的全是供销合作社的肥,玉米长得好、产量高。今年的肥比去年的还好,希望又是一个丰收年。”十二连城乡杨子华村村民王勇是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的老客户,今年收到订购的化肥后,第一时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详细了解有机肥的使用及存放方法,科学用肥,助力农业增产。
农资供应关系春耕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去年下半年开始,十二连城乡供销合作社就秉持“淡季储备、旺季投放”的原则,积极推动农资冬储,平抑化肥价格,让销售服务适应农时、贴近农村、服务农业、方便农民。今年一开春,准格尔旗供销合作社精心组织开展储备检查、价格公示、集中宣传等系列行动,确保农资量足、质优、价稳。截至目前,准格尔旗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储备各类化肥8650多吨、种子235.25吨、农药68.5吨、地膜200多吨、毛管及水带2.91万卷,其他农资储备充足,切实保障了全旗春耕生产需求。
为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方便农牧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及基层网点与企业对接,让农牧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内蒙古区社择优选取24家综合竞争力强、营销网点多、经营品种全、服务效果好、诚信可靠的系统农资企业,作为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
沃土穿上“环保衣”
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是春耕备耕的一项难点工作,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农户们两年前就不再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发愁了。自2022年起,多伦县供销合作社携手政府部门推广全生物降解膜。同时,根据自治区补贴政策,使用加厚地膜每亩补贴25元,全生物降解膜每亩补贴120元,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田残膜污染,多伦县供销合作社与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与推广工作,大胆尝试全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在多伦县滦源镇前9号供销综合服务社耕作现场,上一年度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几乎已降解。与普通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直接在田间分解,无需捡拾回收,为种植户节省回收废旧农膜的时间、费用,还能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疏松作用,从源头上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废膜残留土壤,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造成缺苗断垄和生长受阻,导致减产。秸秆夹杂残膜,影响秸秆饲用价值,降低秸秆饲料收益,增加养殖成本和安全风险。残膜散落田间,缠绕农机具,影响农事作业效率。残膜弃于田头,随风飘散污染环境,破坏村容村貌。”吴永全介绍,内蒙古区社系统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基层社配合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推广标准地膜应用,推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包装等废弃物规范回收行动。
不误农时不等“贷”
“我行聚焦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急、周期短的特点,特设立专项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种子、化肥、地膜、农机具购置以及农田水利、蔬菜大棚的建设,我们将通过‘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精准对接,确保资金投放额度足、审批快、利率优,全力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两级供销合作社联合开展的春耕备耕助农惠农座谈会上,相关企业对新推出的助农惠农政策进行介绍,针对农户普遍关心的农资储备、农业贷款利率等问题给予耐心且详尽的解答,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春耕备耕资金需要,为春耕生产备足金融“底肥”。
针对春耕备耕资金使用“急、短、快”的特点,2023年起,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供销合作社与中农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坝农商银行合作,按照“政府+银行+平台+农业生产主体”的模式,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形成“党建+供销+金融”综合服务“组合拳”。春耕期间,杭锦后旗供销合作社携手陕坝农商银行在粮食主产区推出“饲料贷”“农采贷”“农资快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需求问题,实现降本增效,让农户真正得到大实惠、大优惠。
近两年,内蒙古区社抢抓政策窗口期,深入基层摸排统计系统各类经营主体资金、项目建设、业务拓展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展社银合作,重点在春耕秋收关键时期协调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推出“乡村振兴贷” “种植贷”“春耕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涉农服务主体在融资、结算、理财、保险等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区系统与银行合作累计发放贷款6亿余元,在一年多时间内基本实现了社银合作全覆盖,有效解了农民生产关键期融资难、融资贵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