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季节开始了。为确保“三夏”期间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夏种不误农时,各地供销合作社立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着眼实际和农户需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耕种管收全托管服务、配套烘干仓储、创新“线上+线下”保供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河南许昌市社
强化服务护航“三夏”生产
本报讯春争日,夏争时,又到一年“三夏”时。河南省许昌市供销合作社积极作为,汇集系统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多措并举助力“三夏”生产。
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整齐的收割机、播种机、深耕拖拉机等一字排开,烘干机全部保养检修完毕,正等待着“三夏”的“检阅”。“我们的为农服务中心能提供耕种管收全模式社会化服务,服务可覆盖周边20公里,让老百姓享受‘一站式’服务,今年‘三夏’,我们一定能打个漂亮仗。”陈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万子荣说。
据了解,许昌市社发挥系统社属企业、为农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紧盯干旱、干热风、“烂场雨”和病虫等灾害,加强麦田后期精细管理和“一喷三防”,善始善终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积极整合系统资源,提前检修、保养、调试农机和烘干设备,做好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燃油供应等准备,检查仓库设施,提前帮助农户找销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保质量、优服务、助“三农”。在建安区五女店庄稼医院,整齐的农资已装满仓库,送货人员正利用传送带一袋袋为农户码货。为满足全市“三夏”期间生产需要,许昌市社指导下属农资经营企业依据市场调查,开展化肥集采集配,保证化肥、农药、种子等货源充足。
与此同时,许昌市社创新模式提升服务,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作用,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科学调配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全托管、半托管、订单服务等服务形式,积极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由市社下属企业开发的许昌供销金田野农服商城小程序于今年5月上线,该小程序是集农资、农药、农机、农技、农服等于一体的农服平台,平台融合赋能农户、供应商、上游采购企业、农事技术团队等资源,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米”。(豫文)
湖北襄阳市社
把握小麦收获窗口期抢收、抢种
本报讯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湖北省襄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为抓手,把握小麦收获窗口期抢收、抢种,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把“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
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呈现热火朝天忙“三夏”、颗粒归仓保丰收的繁忙景象,襄阳市社系统“抢”字当头,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小麦收割、晾晒、烘干、仓储等“一站式”服务,多措并举做好夏粮抢收工作。其中,老河口市供销合作社以农服联盟为核心,统筹该市5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00余支农机队伍及380台大型农机设备,开启了“歇人不歇机”模式;枣阳市供销合作社以村供销合作社为纽带,推广“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动模式,集中连片推进托管抢收服务,服务价格比市场价低10%至20%,作业效率提升20%左右。
为解决夏粮抢收后的储、运、销等难题,襄阳市社组织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依托社资农服企业、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摸排各单位仓储烘干能力、运输销售渠道,持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供销数字平台,依托平台对接粮食收购商,跳过中间商,每斤收购价提升1分钱至2分钱,助力农户增收。
与此同时,市社扎实做好农资保供、农服托管、农技指导等工作,在保证夏粮丰收的同时,全力保障夏种、夏管,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市社组织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对接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系统内农资企业,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各类农资产品,及时做好货源调配;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指导,推广优质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全力护航“三夏”生产。(张颖一)
内蒙古科左中旗社
推广高效灌溉助农节水抗旱
本报讯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沃野田间,科尔沁左翼中旗供销合作社依托系统基层组织,组织村民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农田灌溉,田间蜿蜒的滴灌管如毛细血管,将水、肥精准送达农作物根部。
“2024年以来,旗社积极响应2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试点工程,帮助系统基层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5000亩中低产田流转土地上进行打井、上电、铺设滴灌带等作业。与以前的大水漫灌相比,现在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实现平均每亩节水约50%-60%,肥料利用率提升50%左右,节电约40%,节省人工成本每亩约100元,达到了省水、省肥、省电、省工和增地、增产的效果。”科左中旗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志文介绍。
旗社积极协调旗农牧局的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开具“农业生产处方”,推广垄膜沟灌、小畦灌等节水技术,助力实现农作物抗旱优质高产、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双赢”。
农田用水,需将功夫做在平常,保障水源稳定,管道畅通,灌溉精准,才能在用水的关键时节站得出、顶得上。旗社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组织社有企业、基层社抢抓冬季有利时机,回收废弃滴灌带4500余吨,实现资源再生后,通过物流配送体系再销售给农户,并提供滴灌带安装等全方位的服务。通过使用滴灌带,不仅有助于解决土地的污染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农户使用滴灌带的成本,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节水灌溉和增产增收。截至目前,科左中旗玉米播种面积435.15万亩,其中滴灌覆盖率在90%以上,基本实现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蒙文)
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季节开始了。为确保“三夏”期间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夏种不误农时,各地供销合作社立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着眼实际和农户需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耕种管收全托管服务、配套烘干仓储、创新“线上+线下”保供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河南许昌市社
强化服务护航“三夏”生产
本报讯春争日,夏争时,又到一年“三夏”时。河南省许昌市供销合作社积极作为,汇集系统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多措并举助力“三夏”生产。
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整齐的收割机、播种机、深耕拖拉机等一字排开,烘干机全部保养检修完毕,正等待着“三夏”的“检阅”。“我们的为农服务中心能提供耕种管收全模式社会化服务,服务可覆盖周边20公里,让老百姓享受‘一站式’服务,今年‘三夏’,我们一定能打个漂亮仗。”陈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万子荣说。
据了解,许昌市社发挥系统社属企业、为农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紧盯干旱、干热风、“烂场雨”和病虫等灾害,加强麦田后期精细管理和“一喷三防”,善始善终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积极整合系统资源,提前检修、保养、调试农机和烘干设备,做好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燃油供应等准备,检查仓库设施,提前帮助农户找销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保质量、优服务、助“三农”。在建安区五女店庄稼医院,整齐的农资已装满仓库,送货人员正利用传送带一袋袋为农户码货。为满足全市“三夏”期间生产需要,许昌市社指导下属农资经营企业依据市场调查,开展化肥集采集配,保证化肥、农药、种子等货源充足。
与此同时,许昌市社创新模式提升服务,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作用,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科学调配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全托管、半托管、订单服务等服务形式,积极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由市社下属企业开发的许昌供销金田野农服商城小程序于今年5月上线,该小程序是集农资、农药、农机、农技、农服等于一体的农服平台,平台融合赋能农户、供应商、上游采购企业、农事技术团队等资源,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米”。(豫文)
湖北襄阳市社
把握小麦收获窗口期抢收、抢种
本报讯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湖北省襄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为抓手,把握小麦收获窗口期抢收、抢种,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把“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
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呈现热火朝天忙“三夏”、颗粒归仓保丰收的繁忙景象,襄阳市社系统“抢”字当头,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小麦收割、晾晒、烘干、仓储等“一站式”服务,多措并举做好夏粮抢收工作。其中,老河口市供销合作社以农服联盟为核心,统筹该市5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00余支农机队伍及380台大型农机设备,开启了“歇人不歇机”模式;枣阳市供销合作社以村供销合作社为纽带,推广“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动模式,集中连片推进托管抢收服务,服务价格比市场价低10%至20%,作业效率提升20%左右。
为解决夏粮抢收后的储、运、销等难题,襄阳市社组织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依托社资农服企业、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摸排各单位仓储烘干能力、运输销售渠道,持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供销数字平台,依托平台对接粮食收购商,跳过中间商,每斤收购价提升1分钱至2分钱,助力农户增收。
与此同时,市社扎实做好农资保供、农服托管、农技指导等工作,在保证夏粮丰收的同时,全力保障夏种、夏管,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市社组织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对接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系统内农资企业,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各类农资产品,及时做好货源调配;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指导,推广优质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全力护航“三夏”生产。(张颖一)
内蒙古科左中旗社
推广高效灌溉助农节水抗旱
本报讯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沃野田间,科尔沁左翼中旗供销合作社依托系统基层组织,组织村民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农田灌溉,田间蜿蜒的滴灌管如毛细血管,将水、肥精准送达农作物根部。
“2024年以来,旗社积极响应2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试点工程,帮助系统基层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5000亩中低产田流转土地上进行打井、上电、铺设滴灌带等作业。与以前的大水漫灌相比,现在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实现平均每亩节水约50%-60%,肥料利用率提升50%左右,节电约40%,节省人工成本每亩约100元,达到了省水、省肥、省电、省工和增地、增产的效果。”科左中旗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志文介绍。
旗社积极协调旗农牧局的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开具“农业生产处方”,推广垄膜沟灌、小畦灌等节水技术,助力实现农作物抗旱优质高产、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双赢”。
农田用水,需将功夫做在平常,保障水源稳定,管道畅通,灌溉精准,才能在用水的关键时节站得出、顶得上。旗社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组织社有企业、基层社抢抓冬季有利时机,回收废弃滴灌带4500余吨,实现资源再生后,通过物流配送体系再销售给农户,并提供滴灌带安装等全方位的服务。通过使用滴灌带,不仅有助于解决土地的污染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农户使用滴灌带的成本,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节水灌溉和增产增收。截至目前,科左中旗玉米播种面积435.15万亩,其中滴灌覆盖率在90%以上,基本实现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蒙文)